
对“痔”有疑问听听专家怎么说。春季是痔疮、肛瘘、肛周脓肿等一系列肛肠疾病的高发时期,一旦患上该病,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,让他们困苦不堪。记者在大连金州肛肠医院采访中发现,在治疗过程中,因为治疗得不规范,而步入误区的痔疮患者可不少。那么如何才能摆脱痔疮等肛肠疾病的骚扰呢?为此,记者专程对该院专家刘祥安主任进行了专访。
记者:大便出血就是痔吗?
刘祥安:临床上很多人都误认为“大便带血”就是痔疮。其实,这是不对的。因为除了痔以外,还有很多疾病会引起大便出血,有些消化道肿瘤的便血表现与痔非常相似,如直肠下端肿瘤的出血可为鲜红色;结肠肿瘤大量出血时,也可为鲜红色。在这种情况下,必须行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以帮助确诊。由此可见,自我判断并不保险,为避免漏诊,建议所有便血患者都应去医院检查,明确出血原因。
记者:肛瘘会癌变吗?
尹久来:肛瘘癌变在临床上是非常少见的,自Rosser于1934年首次报道肛瘘癌变以来,每年文献报道的病例不超过十例,从1934年至今的70余年时间中,全世界报道的肛瘘癌变病例也并不多,因此,可以说肛瘘癌变的概率是很低的,所以患者们只要不是久治不愈的肛瘘就大可不必为癌变而担忧。
但是,这么说并不等于说明肛瘘是小毛病可以不重视,因为现实中肛瘘的危害还是非常严重的,特别是反复发作的患者,单纯瘘有可能发展成复杂瘘,而且,尽管概率很低,肛瘘毕竟还是有可能恶变的。目前来讲,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,美国HCPT微创消融术都是根治肛瘘的最可靠和最有效的方法。
记者:结肠炎不就是腹泻、肚子疼,需要治疗吗?
王运来:长期以来,人们提到结肠炎想到的往往就是腹胀、腹泻、肚子疼,于是许多人对此松懈了,以为结肠炎是小病,不治也无所谓。其实,这都是对结肠炎误解造成的。从其发病症状上看,结肠炎起病多数缓慢,少数可急性起病。病程迁延数年至十余年,常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或持续性逐渐加重。结肠炎的危害较多,长期不愈,可并发以下疾病。
大量便血:这里所说的大量便血是指短时间内大量肠出血,伴有脉搏增快,血压下降及血色素降低,需要输血治疗。
肠狭窄:多发生在病变广泛、病程持续长达5-25年以上的病例,其部位多见于左半结肠、乙状结肠或直肠,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,甚至掩盖肠肿瘤。
肠穿孔:多发生于左半结肠,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。
中毒性肠扩张:死亡率可高达44%,临床表现为病情迅速恶化,伴有腹泻、腹部压痛和反跳痛,肠鸣音减弱或消失,白细胞数增多,易并发肠穿孔。
结肠癌:约5%病例发生癌变,多见于病变累及全结肠幼年起病和病史超过10年者。
专家告诫:肛肠疾病非小病,一旦患上,务必及时到专业的肛肠机构进行诊疗,切勿讳疾忌医,耽误最佳治疗时机。
上一篇:专注肛肠40余年,讲述金州肛肠医学博士孙巍的故事 下一篇:大便带血是怎么回事?